有了第四台後,最準時收看的是國興衛視的「全能住宅大改造」。
看到那些老舊、格局不良到誇張的房子,被改成符合住的人的需求,並留下以前回憶的房子。
從那些故事,也有了一些啟發,房子對人的影響,比我們認為的還要廣泛。
不舒服的房子,不單純是走路不方便、是採光通風不好、沒有地方收東西等等的問題,他還影響了家人間的互動、隱私、感情。
裝潢不只是展現自己的風格、財力,更應該考量的是,我希望過什麼樣的生活、
我希望有多少的時間跟家人互動、有多少的時間留給自己、
希望住的地方有多少可以表現自己的興趣及喜好。
在台灣,我看過的大部分房子裝潢,都沒有什麼特殊性。
客廳以電視為視覺中心,旁邊擺著各式各樣的紀念品,對面放著一套沙發;房間就是床鋪、衣櫥與書桌。
很難分辨得出不同人的家,有什麼不一樣;住在裡面的人有什麼不一樣的個性。

這些都還算是小問題,更大的問題是,生活空間被壓縮,造成人和人的衝突。
很多新婚的小兩口,跟父母同住。嫁進來的太太,自在的生活空間就只剩下一個房間。
每天下班回來,做完媳婦的角色,好不容易才能進入房間喘一口氣。
所有的喜怒哀樂都只能在這個房間表現。
隨著物件的增多、孩子的增加,窒息感越來越重,很容易造成夫妻間的衝突越來越多。
因此居住的空間跟隱私,是每個人都需求的,只有這樣的需求被滿足,心情才有餘裕可以談笑風生。
如果一定要跟父母住,試著在居住空間,建構一個喘息的角落。
可以在這個角落布置自己喜歡的東西,可以看書、做自己想做的事。
如果在有限的空間中,挪不出這樣的角落,也可選擇住家附近的咖啡廳,什麼也不做,只是跟自己在一起。
好好照顧自己的心情,才有力量重新出發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fan719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